(一)研究方向1:中国思想史研究(专门史,0602L3)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李禹阶.正统与道统[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
[5]李禹阶.道德理性与社会控制[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
[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9]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李约瑟.中国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11]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1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14]牟宗三.政道与治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5]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1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7]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8]余英时.宋明理学与中国政治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7.
[19]蒋庆.政治儒学[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20]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7.
[21]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2]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4.
[24]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5]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6]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7]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8]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9]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0]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1]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2]束景南.朱子大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3]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
[34]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6]陈荣捷.朱子门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7]蒙元培.理学范畴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8]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9]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0]陈来.宋明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二)研究方向2: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0602L4)
[ 1 ]《秦汉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 2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3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 4 ]北大丛书编写组.《社会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 5 ]李秀林等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 6 ]《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7 ]《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8 ]《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9 ]《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1]韩国磐.《魏晋南北朝史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3]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4]《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6]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7]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8]左言东.《中国政治制度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19]万绳楠.《魏晋南北朝史论稿》[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20]陈高华、陈智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1]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2]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
[23]白寿彝.《史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
[24]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M].北京:三联书社,2002。
[25]冯尔康.《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3。
[26]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7]万绳楠.《魏晋南北朝文化史》[M].合肥:黄山书社,2007。
[28]文史知识编辑部.《中国史学研究动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29]陈长琦.《两晋南朝政治史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0]《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1]《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2]《北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3]《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4]《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5]《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6]《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7]《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8]《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9]《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0]《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4]《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1]《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42]《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43]《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4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45]《宋元方志丛刊》[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
[46]《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47]漆侠.宋代经济史(各种版本圴可)。
(三)研究方向3: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0602L5)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和政治制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
[2]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
[4]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5] [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6]罗志田.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辛鸣.制度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王永详.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杨天宏.政党建置与民国政制走向[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8.
[13]李新.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4]朱汉国.中华民国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15]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6]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7]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8]徐矛.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9]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0]冯尔康.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21]崔之清.国民党政治与社会结构之演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23]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M].台北:南天书局,1998.
[24]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