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张忠培.中国考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陈淳.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0.
[4]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M].三秦出版社,1997.
[5]俞伟超:《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6]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译: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7]杨建华:《外国考古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8]严建强:《博物馆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9]杨玲、潘守永:《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态势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
[10]中国博物馆学会:《博物馆陈列艺术》,文物出版社,1994年。
[11]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3]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15]何学林编著.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16]刘红婴王健民.世界遗产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17]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8]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9]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20]马承源主编.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2]管维良.巴族史[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0.
[23]杨华.巴文化考古研究[M].北京:言实出版社,2009.
[24]武仙竹.长江三峡动物考古学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25]管维良、李禹阶.三峡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6]张光直等:《中国文明的形成》,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27]王惠贞编著:《文物保护材料学》,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
[28]张丛苍主编,《科技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9]王成兴主编,《文物保护技术》,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3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夏商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两周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34]陈星灿著:《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1895-1949)》,三联书店,1997年。
[35]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著:《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2002年。
[36]杨泓郑岩:《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7]阮荣春主编:《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38]杨泓著:《美术考古半世纪——中国美术考古发现史》,文物出版社1997年版。
[39]刘凤君著:《美术考古学导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0]朱亮亮王韧:《美术考古与美术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