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课程是考古学专业主干基础课,定位于奠定学生系统学习动物考古专业知识和掌握开展动物考古基本技能。全面了解和把握考古工作中动物遗骸标本采集、动物骨骼种属鉴定,以及根据动物遗骸材料开展古代社会环境变迁、人类经济生产和文化演进等相关研究。本课程包括理论讲授和技术演习,并重点从虚拟仿真技能训练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虚拟实验训练以各种哺乳动物特征性骨骼部位为素材,基本涵盖了哺乳动物的各大种属(包括食肉目、偶蹄目、奇蹄目、兔形目、啮齿目等);对多种动物的主要解剖部位(包括颅骨、牙齿、肢骨、肢梢骨等),进行虚拟辨识、观测和拼接等训练。
本门课程以动物考古实验教学为方向,着重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虚拟实验软件和仪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虚拟实验开放及远程控制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等四方面的建设。通过学生在网络终端开展学习和实验,提升动物考古教学的直观性和学习效果,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资源不够、有损文物标本等诸多问题,达到考古学人才培养中对技能训练所要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