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览

璀璨重师||王丹丹:奉献社工硕果丰,教书育人尽师责

发布日期:2022-06-01;  编辑:古佳根;  点击数:

王丹丹,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社会工作师。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流浪儿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 4 项、省部级课题 6 项;主持制定重庆市地方标准《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精神卫生社会工作服务规范》《社区社会工作室基本规范》3 项;主持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5 项;发表论文《流浪儿童生命教育的行动研究》等 20 余篇,出版著作《流浪儿童生命教育实践研究》等 2 部。重庆师范大学 2019 年教学优秀青年教师, 重庆市2012 年优秀社会工作人才。

2019 年 11 月 8 日,重庆英才计划第一批入选人才(团队) 名单公布,我校历史与社会学院副教授王丹丹成功入选社会工作领域名师名家。

献身社会学 , 从家庭驱使到自我追求的转变

1999 年,20 岁的王丹丹只身来到北京。

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既不热门也不传统,这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高考结束后,与其他同学参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再三斟酌不同,王丹丹听老师说社工专业毕业后好“找路子”,工作稳定,于是她毫不犹疑地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王丹丹的父亲早逝,家中只有她和妈妈、弟弟,然而在农村生活的妈妈几乎没有挣钱的技能,收入极其微薄, 弟弟才刚刚上小学。年轻的王丹丹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求学,身后是妈妈与弟弟的殷切期望,她单薄的肩膀上扛着来自家庭的重任, 于是“毕业后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 让 家里人过得好一点”成为那时的王丹丹最大的期盼。

进入大学后的王丹丹,学费只能依靠助学贷款,日常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外,课后她还要赶去做兼职,她发过传单、做过家庭 教师,甚至同时做着好几份兼职,这让她渴望一份稳定工作的心更加坚定了。如果说当初踏进这个专业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但在 那件事之后,王丹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重新衡量自己的价值。

大二时, 学校开始组织同学们进行一些短期实习, 王丹丹来到一所名叫“打工妹之家”的机构, 成为一名实习“社会工作者”。那时北京有许多外来的“打工妹”,她们学历低,收入不高,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和社会资源,主要从事着像保姆、家政之类的工作,这类群体一旦受到伤害,很难懂得和使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而“打工妹之家”正是为这样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王丹丹实习时恰好遇到一个案子:一个年轻的女孩在一个户主家里当保姆,而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却想趁家中只剩两人时侵犯这个女孩,她为了不受男户主的侵害,竟从窗户跳了下去,导致骨盆以下粉碎性骨折。如果只凭这个女孩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在索赔和定罪中争取到合法权益,而社工此时就起到了联系各种社会资源从而帮助她维权的作用。正是这个案子让当时的王丹丹体会到了行侠仗义是怎样的感觉,一股正义感油然 而生,她所学的一切知识突然变得意义非凡,原来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帮助别人,给这个社会增添一丝阳光,同时还可以让自己有一种获得 感,而这种对社会的责任和对自己的认同,鞭策着王丹丹在后来的日子里积极实践、潜心教学。

理解、尝试、演练,教学需要脚踏实地的积累

通往阳光的路上总是布满了荆棘,实现理想也总会遇到许多屏障。而如何把自己的所闻所学传授给学生并被学生所吸收是摆在王丹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初入杏坛的王丹丹像每一个热血青年一样充满了斗志,她看每一个学生都亲切无比,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统统教给他们。但一学期后,她开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们虽乐于听她讲课,但最后真正学到手的“干货”却少之又少,学校教学督导组的评价也不尽人意, 在学生评教中,一位同学在写给王丹丹的评语中说道:“这个老师很搞笑。”“搞笑”这两个字让她移不开眼,顿时心中五味杂陈。

王丹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缺乏深度, 为了增加课堂深度, 她阅读大量书籍,并进行整理归纳,提取书中精华内容;她在网络上观看名师名校的公开课,认真总结,学习经验;她自我审视,不断反思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模式。无数个日日夜夜,王丹丹把她读过的、看过的、过滤过的知识与经验内化于心,从而形成深厚的知识积淀。除了在上课内容上下功夫,她还创新地变革了授课模式,不再是坚持过去一成不变的“我讲你听”,而是把重头戏交给学生,让同学们参与一些议题的辩论,从而达到思考的目的,还有加入角色扮演、玩小游戏等环节来让整个课堂形象生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丹丹明白做任何事都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总结、去反思, 她在教学上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她真的是一个很温暖的老师,所以我很愿意把她当成我的朋友去倾诉。”在学生熊春的心里,王丹丹既是老师也是朋友。

在王丹丹看来,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很特别,它是一个具有明显职业导向、应用导向特征的专业,学习时必须立足于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社会问题虽然看起来是抽象的,但落到每一个具体的人的头上却是具体的,因此这要求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做到现学现用,把所学知识生动地运用到某一具体事件的实践中去,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于是王丹丹常常将现实中的例子请到课堂中来, 给同学们现身说法,正如王丹丹所说:“沟通要眼睛看着眼睛, 一定要在真实场景中去解决问题。”

关注弱势群体,聚焦流浪儿童研究

当初在“打工妹之家”的一次“行侠仗义”的经历让王丹丹永生难忘,正因为那次经历,使得“为弱势群体发声”这个念头在她心里 生根发芽,流浪儿童便是她的研究对象之一。

在我国,对流浪儿童的定义是指年龄在18岁以下,脱离家庭和离开监护人流落社会连续超过24小时,失去基本生存和可靠保障而陷入困境的少年和儿童。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流浪儿童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庞大,而一旦去深挖,很少有人不为之唏嘘咂舌。在我国,流浪儿童数量始终难以确定并且相差悬殊,且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剧和人口流动的加速,这个数字更是难以测量。

当前我国流浪儿童的救助主要是以救助站为依托,王丹丹所在的冬青社会服务中心正是这样的机构。流浪儿童的生存状况极其恶劣,他们一般把车站、码头、桥洞甚至垃圾桶作为居住地,且常常食不果

腹,这时救助站会给予他们衣、食、 住、行上的帮助,给这些儿童提供干净的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以及为他们购买车票送他们回原来的家庭等等。但相较于这些物质上的缺乏,带给流浪儿童更多的常常是精神上的伤害。

在初次接触流浪儿童群体时,救助站的管理员告诉王丹丹“这里的孩子爱撒谎”,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这些孩子撒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获得关注和认同。这些儿童流浪在外时,常常会受到周围人以及社会的歧视,这便给流浪儿童的心灵留下了极大的创伤,这些伤害会在每个流浪儿童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王丹丹通过研究发现,流浪儿童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孩子都是家庭出问题的,家庭常常是造成流浪儿童现状的摇篮,但同时这个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家庭。

因此王丹丹从三个层面指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流浪儿童:在国家层面,应当建立起包括临时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系统而高效的保障和救助体系;在社会层面,相关部门应当培养这些儿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帮助其塑造良好的抗逆境的能力;在个人层面,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对这些儿童多一点宽容和善待。

木桶效应讲的就是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她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一个国家的弱势群体的境况常常也影响和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走向,不仅仅是聚焦于流浪儿童,社会老龄化、社区服刑人员的状况等都是王丹丹的研究对象,社会工作者这个身份似乎是她“仗剑走天涯”时的一盏照明灯,“为弱势群体发声”的初衷,指引着她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常怀同理心,将社工精神薪火相传

除了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以外,王丹丹还是一个教社工的老师,也可以说是服务社工的社工。

在国内,社工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职业,甚至一些人根本不知道社工还是一类职业,但社工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社工在工作时也有其特殊性,由于社工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姿态高了,会让人觉得有压迫感,喘不过气来,姿态低了,更像是面面俱到的护工。作为冬青社会服务中心的督导员,王丹丹说:“社工要常怀同理心,不要有过多的感情带入。”这便要将同理心与同情心区别开来,这个社会是有很多层的,有的人在金字塔尖,有的人在底层,只要他本人觉得还行就行,作为社工不应该带有某种优越感去可怜他,弱势群体在被服务时更多的是希望被尊重。“社工心中要常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备同理心是王丹丹培养社工的重要内容之一。

王丹丹说:“一个优秀的社工应当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社会工作价值观,要相信人是能变好的,要肯定人都是有价值”这具体表现在对服务对象的好奇上,好奇不能等同于猎奇,猎奇是抱着好事的态度去打听别人的故事,而好奇是发自内心地关心别人的过往,社工在面对求助的对象时,要真诚地引导他们描述自己的困境从而给予恰当的帮助。社工在刚开始工作时,很难不将自己的感情带入工作中去,甚至一些社工出现心理上的问题,王丹丹便要负责对社工进行系统的培

训和心理疏导。在我国,社工已经渗透到儿童及青少年服务、就业服务、心理健康辅导、医疗社会工作、城乡社区发展等 14 个领域,社会工作可以起到危机干预和改变社会观念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社工这个行业。王丹丹还有一个愿望, “我希望将社会工作推广到司法、残联工作等更多的领域。”目前,许多救助站或者社区都有王丹丹的学生,他们秉持同理心、真心帮助弱势群体的原则,将社工精神薪火相传。

这个社会有阳光,也有阴影,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站在太阳之下,但却是每一个人都盼望阳光。“社工做的是回应人的需求 ,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阳光。”王丹丹心中常存责任感,十六余载不改初心,持续奔走在为弱势群体发声的路上。做老师, 她鞠躬尽瘁;做社工,她赤胆忠心!

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一颗星辰,一抹星光不足以发光发热,但若成千上万颗的星星汇合起来,便会照亮整个夜空。


下一条:璀璨重师||站三尺讲台,书无悔人生——记“师德标兵”常云平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