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9-10-10;  编辑:唐小勇;  点击数: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作为重庆市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始终致力于三峡文化与三峡库区发展的研究与探讨。本着“扎根重庆,立足三峡,放眼全国,服务人民”的方针,以研究地方特色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通过承揽重大研究项目、组织重大课题攻关、产出重大研究成果,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作为有特色的区域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向特色鲜明,研究成果丰硕,为繁荣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校长期以来从事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学校早在1991年就成立了“三峡文化研究中心”,1999年,与重庆市文化局共同组成了“重庆三峡文化研究院”,2002年1月,重庆师范大学在原有研究体制的基础上,又与重庆三峡学院联合组建重庆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庆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集中优势力量,争创特色学科,使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目前,我院含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硕士点9个,荟萃了全市该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有教授24人,副教授9人,博士12人,硕士10人。

目前我院科研人员对三峡文化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艰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5年以来,出版相关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80余篇,完成研究咨询报告18份,其中被政府采纳16份。承担课题研究40余项,获研究经费超1000万元。其中国家社科基金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科技部重大课题2项,教育部项目5项。我院的研究获得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肯定和褒奖,共荣获各种省部级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另外研究咨询报告也获奖6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我院在中央财政部支持下,争取到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项目,获得科研设备经费750万,建立了“重庆师范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教学与研究中心”。下设有文博技术实验室、信息中心、图书资料中心、多媒体教学演示厅、田野考古教研室。文博技术实验室是教学科研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验室设有文物修复技术部、博物馆数字化技术部、文物保护技术部等。为学生们创造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想场所。这将积极推动大三峡地区考古学文博学事业的深入发展。

我院在发展过程当中,极为重视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我院通过课程开发和吸收研究生参加课题组,促进最新研究成果向教学层面转化,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水平。目前研究院有9个硕士点:有区域(三峡)文学,区域(三峡)文化,区域(三峡)考古,区域(三峡)经济,区域(三峡)旅游等9个研究方向,现有在读研究生100余人。研究生广泛参与了导师及研究院的课题,并公开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关于“移民博物馆建设”的论文还获得了2005年重庆市大学生挑战杯一等奖。

我院还对重庆市各区县及周边省市文博系统主要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岗位轮训及学历教育。目前,重庆各地、市县级博物馆、文物所、考古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石窟保护研究所)业务部门负责人,60%以上均在本院所属中心参加过岗位培训及学历教育。

我院将区域文化与乡土教育推向社会,打开校门,将历史博物馆及三峡民俗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力求将科学性、人文性与区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面向社会的人文服务中心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及素质教育基地,并取得显著效果。

我院牢牢把握住自已的研究方向与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使我院的整体科研水平再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使我院的整体水平与综合实力在本学科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争取进入教育部的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目前,我院正在加大科研体制改革力度,实行全新的科研模式和管理体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全力以赴地从事三峡经济与文化的研究工作,从而开创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的新局面。


上一条: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