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党建动态 >> 正文

党纪学习教育 || 历史与社会学院举办“党史里的纪律故事”微宣讲比赛

发布日期:2024-06-18;  作者:郑皓璇;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024年6月13日下午,历史与社会学院党委在弘德楼15105教室举办“党史里的纪律故事”的微宣讲比赛。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明志,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洪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帆,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党委副书记马小又,教师罗玲、杨静、辜雅及学院全体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青年代表出席活动。

在学校党委党纪学习专班指导下,学院党委、团委联动,将党纪律严明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以微宣讲的方式生动呈现,此次活动共有17组选手参赛。选手们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线索,深入挖掘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严守纪律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开展自我革命、加强纪律建设的感人故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纪律故事

胡琼丹团队以“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周钰淳团队以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入党誓词这一文物引入,阐述了纪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关系。胡静茹团队《一碗羊肉汤的故事》不仅温暖了刘维珍,也持续温暖着綦江这座城,也温暖了在场所有人。蹇昌熹讲述《纲纪如山铸军魂 长征漫道谱辉煌》中谢志坚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深刻体现党纪的严格要求。田海兰团队通过卜晓愚帮扶村民致富的故事生动阐述了延安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传承。杨玲珑团队以廉政精神为主线,深情讲述了周恩来夫妇在重庆工作时期的廉洁故事,所展现出的高洁风范。

10DF2

李林芮团队阐述了张思德为民而死的感人事迹,倡导学生党员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王季敏团队以“狱中八条”警示当下,牢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锤炼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思想品格。肖莉同学讲述了红岩志士江姐追求真理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伟大精神,重温了植根于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的红岩精神。

13EB3

张朱骏团队的《强军铁纪 破晓东方》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上海前夜中展现出的严明纪律,震撼人心的画面引起了强烈共鸣。

DC98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纪律故事

张怡潇团队讲述了在松骨峰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抗美援朝精神。范宇新以一件有着296块补丁的军大衣的故事,讲诉沙海老兵可歌可泣军垦魂。侯灵婧同学讲述了以郭永怀为代表的“两弹一星”元勋用生命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刘玙璠团队阐述了县委书记的楷模——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启迪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情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纪律故事

刘丹团队带来的《抓铁有痕、踏石有印——改革开放后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探索》,阐述党的自我革命是党百年来积淀的优良传统,是党最鲜明的品格,是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独特政治优势。田佳琪讲诉“六十五载风雨不改,一辈子的人民代表”申纪兰一生淡泊名利,矢志不渝地为人民谋福祉,为脱贫攻坚作出突出贡献的事迹。

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张楠彬同志带来的《“窑洞对”的两个答案》,讲述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人民监督”;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激励党员以永不褪色的窑洞记忆,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赶考之路!

DD54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陈洪伟对本次比赛进行点评。他表示,历史与社会学院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结合专业特色举办此次宣讲活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微宣讲的重点在于微,因此在形式上要注重小切口,内容上要突出纪律性的主题,由小故事讲述大道理,达到了增强大学生的纪律意识、法制意识、规矩意识的目的。



上一条:党纪学习教育 || 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讲授党纪党课
下一条:以“小故事”讲“大道理”!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举行“党史里的纪律故事”微宣讲比赛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