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大家云集的学术盛会——“比较文明学视野下的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的标志暨文明与国家的定义”高峰论坛开幕

发布日期:2023-04-02;  作者:武宇晨;  编辑:古佳根;  点击数:

2023年3月31日星期五,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主办,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中心承办的“比较文明学视野下的中国文明和国家形成的标志暨文明与国家的定义”高峰论坛在重庆师范大学博雅楼503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开幕式、主题报告、闭幕式三部分。开幕式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党委书记王丽萍主持,她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重庆师范大学校长孟东方教授莅临致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李红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震中教授发表了讲话。

孟东方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展文明溯源研究,揭示其历史脉络和变化规律十分必要。本次高峰论坛围绕中国文明起源、早期国家形成等重大前沿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对于探寻中华文明根脉,推动历史学、考古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厚实的理论支撑。

李红岩研究员在讲话中介绍了论坛的目标,分析了论坛主题的含义。他指出:本次论坛的嘉宾均为国内学界知名学者,提交的论文质量高,相信在他们的参与下,本次论坛定能圆满成功。

学部委员王震中教授回顾了系列论坛的举办历史,他称:本次论坛将秉承以往风格,实事求是,关怀当下,一定能够取得富有学术意义的成果。

在主题报告大会上,王震中、李红岩、王子今、沈长云、李禹阶、方辉等六位专家学者先后发言,精彩纷呈。

王震中先生的《论原始思维的两重性:逻辑思维与原逻辑思维的交叉重叠》,以旧、新石器时代的物质遗存和人类活动为佐证,透物见人,解释原始社会令人不解的现象,探究原始社会人类思维的两重性,具有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

李红岩研究员的《“绝地天通”与原始宗教的转型》,指出:“绝地天通”所包涵的意味非同一般,通过对《尚书·吕刑》等经典文献加以考索,揭示“绝地天通”与原始宗教转型间的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的《“功”的文明史纪念:公共工程营造与早期国家的出现》,提出:考察文明起源与国家形成,不能不注意公共工程的意义,而古书中“功”字的物化形态,恰恰表现为营造公共工程。他着力解读与“功”相关的史书记载与神话传说,兼谈技术发明和天神崇拜,生动证明了“工程史”在史学研究中的不俗地位。

河北师范大学沈长云教授的《浅议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的标志——兼谈目前中华文明探源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从恩格斯论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公共权力的设立”展开,以中国古代夏朝为例,论证了该理论的可靠性,并就中国文明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重庆师范大学李禹阶教授的《“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兼论“最初的中国”的特质》,认为史前中国的族群融合与“最初的中国”的产生、发展历程,并非直线式的,而是各文化区域间往复、曲折的互动,正是这种文化互动推动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最初的中国”的形成,并由此建构其后夏商周三朝的社会结构与制度范式。

山东大学方辉教授的《以中国实践丰富发展聚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立足我国40年的聚落考古实践,指明当前聚落考古学方法的不足,并呼吁发展聚落考古学理论,创新聚落考古学方法,加快“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

据悉,本次高峰论坛会期持续一天半,除上述主题报告外,另设有四场大会报告,均由学界著名专家学者主持、发言。



上一条:蒋刚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次结项
下一条:曲柄睿博士:“佣书成学:中古知识的结集、生产与传播”讲座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