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正文

陈君博士: “识骨寻踪——动物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2-01-10;  编辑:古佳根;  点击数:

借骨探古,识骨寻踪。2022年1月3日20:00,陈君老师应邀于集贤楼312会议室作 “识骨寻踪——动物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为同学们描述了一个动物考古的世界。

以美剧《识骨寻踪》为引,陈君老师首先阐释了动物考古的概念。动物考古,即是通过对考古遗址中出土动物进行科学和系统地采集,开展鉴定、观察、测量、测试及各种统计和分析,从而复原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与环境考古、古DNA、碳氮稳定同位素同属科技考古的范畴。陈老师结合田野考古实例,通过展示各类遗迹中出土动物遗存的图片,向同学们介绍了动物骨骼可能出现的地方,如房址的居住面、墓葬、灰坑和灰沟,还借此阐述了有关动物骨骼遗存的堆积性质。

动物考古要做什么?陈老师以专业视角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发现骨骼,收集整理,到后续鉴定、研究方法及注意事项,完整的操作流程使同学们对动物考古的了解更进一步。

回溯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发展历史,陈君老师采用了袁靖教授的观点,即“形成”与“发展”两个时期,并分别予以介绍。

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形成时期。陈君老师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动物考古学研究人员的学术成果,不仅有《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法]德日进、杨钟健合著),《哺乳动物大型管状骨检索表》(刘后贻译)等著作,还包括研究报告、发表的鉴定结果和一些专题研究。动物考古与考古学、古遗址等要素联系在一起,共同揭示了人类如何生存的状态。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是中国动物考古学的发展时期。陈老师以《清江流域古动物遗存研究》《考古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测量指南》《动物考古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等成果为例,详细介绍了这一时期中国动物考古学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及发展特点。

随着动物考古学的不断发展,其作用也愈发显现。陈老师从“六畜兴旺”、“民以食为天”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动物考古的用处。以图片资料为线,陈老师介绍了六畜最早起源时间、地点以及作用,简要说明了家养动物与野生动物的判断标准。她指出,中国存在两种驯化动物的方式,一种是以猪、狗为例的本土驯化,另一种是马、牛、羊等由境外传入中国。以出土动物骨骼、骨制品、捕捞工具以及贝丘类遗址等实物为据,陈老师分析了人类获取肉食资源的两种方式和三种类型,并指出: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以舞阳贾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位置及数量,商代都城中对于祭祀动物年龄的选择以及随葬动物的演变等现象为例,陈老师揭示了中国古代利用动物祭祀的事实,并指出在商代,墓葬祭祀动物甚至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紧密结合在一起。

最后,陈君老师以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内蒙古哈民忙哈遗址为中心,从遗址概况、动物遗存情况及鉴定、骨骼表面痕迹分析、蚌制品研究、骨角牙制品研究、动物资源利用方式、生态环境等七个部分,介绍了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情况以及利用方式,揭示了该遗址的生业模式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复原。关于该遗址房址内揭露出大批人骨遗骸的原因,陈君老师列举了人骨短期内大量堆叠、未成年人死亡率居高、兔和老鼠的捕食量颇大等证据,提出该遗址可能发生过鼠疫的猜想,希望引发同学们对考古遗址特殊现象产生原因的思考。

讲座交流环节

整个讲座中,陈君老师通过释定义、溯发展、寻方法、析作用,生动地展现了动物考古学的魅力,丰富了学生们的见闻。陈老师表示,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但中国动物考古学仍是一门新兴的、不断发展的学科,还需大家不断探索。


上一条:喜报!历史与社会学院2022届毕业生考研再创佳绩!
下一条:喜报!我院学子在“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