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历史与考古系列讲座 ||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郑君雷教授《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

发布日期:2023-11-03;  作者:刘洋林;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2023年 10 月 20 日 下 午, 我院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历史与考古系列讲座” 在重庆市范大学集贤楼312教室举行。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长郑君雷 教授应 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之 邀 请, 为我院 师生 带来题为《 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 “ 真正的南方 ”》的学术讲座, 本次 讲座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考古文博学院 副院长蒋刚教授主持。

郑教授主要从“‘真正的南方’的两个表现”“岭南文化何以成为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中国南方的珠江地带”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讲座伊始,郑教授以苏秉琦先生在《岭南考古开题》中的话语引入本次讲座,他强调,苏先生在此书中提到“岭南与一般的南方有所区别,是真正的南方”,这里有奇特的民族、独有的文化、特殊的物产。随后,郑教授介绍了岭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范畴,并逐步揭示古代中原人意象中岭南地区的奇异景象和现代考古学上的“岭南”特征。

其后,郑教授探讨了岭南地区海洋人的特性。由于面向海洋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百越人群的海洋人文特性,具体表现在都城海洋性的建设、海洋渔猎生计、海船制造技术、海洋观念信仰等多个方面。郑教授总结了 岭南人文民俗的特殊性,在于华南百越族群适应生态环境和面向海洋的 “ 文化底层 ” 和"文化基质 ” 与中原居民 所 不同。岭南百越族群的 “ 文化底层”和"文化基质 ” 不但在这一地域汉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得以积淀保留下来,而且在汉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郑教授认为,除了特殊的海洋地理特征外,岭南靠近东南亚,并与东南亚民族长期保持关系密切的交往,也是形成岭南独特文化的重要原因。

郑教授认为中国南方存在着一条特殊的文化带——“珠江地带”,其经济形态是由农耕与渔猎采集的交错或并重构成的,族群是由汉人与百越的融合或共存而成,是一种具有陆地与海洋文明交汇或过渡的文明特质,并且归属于中原王朝帝国边疆的一部分。郑教授还将珠江地带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联系在一起,提出“北有强胡,南有大越”。

最后,郑教授对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还是历史特征?作出了自己的定义: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的次生类型。其一、南越国政治制度、百官制度、宫寝制度、度量衡体系都以奏汉体制为基础。其二、南越国墓出土印章虽然多为汉姓汉名,统治阶层实际却是由越化汉人和土著越人构成,由此引导的南越国文化实质上是一种越汉混合的新型越文化,这类族群集团可以称为“次生越人”。为了强调这一历史特征,因而郑教授将岭南地区称为“汉文化形成的次生类型”。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岭南文化进程的演变、岭南地区与周围地区文化的关系等问题与郑教授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并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蒋刚教授就讲座做了总结,对郑君雷教授表达了感谢。郑教授的讲座不仅是讲解知识,更多的是传授理论建构的方法,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泛理论,而是有相当多实例的亲身实践,为全体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并提醒同学们做学问需要在大视角下考察,细致入微处分析,注重方法的学习。


上一条: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历史与考古系列讲座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韦伟燕特聘副研究员《越南境内汉墓初步研究》
下一条: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历史与考古系列讲座 日本东北学院大学 谷口满 教授《中国盐神庙的调查与研究》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