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理规章 >> 正文

重庆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3-10-28;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校属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 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文件精 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深 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围绕学校本科教 育大会、科研工作大会、文化工作大会的部署与推进工作,大力提升学校学生科研工作水平,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 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就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增强对学生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学生科研工作是落实全面育人的重要体现。增强学生的 研究能力既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需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的客观要求,把科研育人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坚持立德树人, 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着力推进“三全育人”的具体体现, 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 要意义。 加强学生科研工作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学 生科研工作,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坚持内涵 发展,切实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 与创新职能的具体体现,对于打造重师“名生名师名气”文化, 加快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性师范大学具有重要意 义。 加强学生科研工作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实施创新驱 动,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青年强则国家 强。传承科学精神,提升创新素养和科研能力是优秀学生必备的 重要素质,对于满足青年学生自身成长需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新世纪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把握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基础, 以增强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健全“5+1”学生科研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科研工作水平, 构建科研育人新格局,为国家造就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 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学生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 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意识 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 学生科研工作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 突出育人功能。从价值引领入手,坚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 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潜心科研,追求卓越,实现科研 与育人的对接和融通,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工作实效。加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营造科研育人的教育教学氛围,完善学生科研工作评价机制 和学生科研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形成服务学生科研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工作格局。

(三)发展目标 通过组织一批高质量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设立一批高阶性的学生科研项目、开展一批高水平的学生科研竞赛、打造一批高 层次的学生科研平台载体、选树一批高素质学生科研先进典型的 “五个一”工作体系为抓手,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 识、创新能力,通过五年的努力,科教融合、专创融合的协同育 人模式基本建立,具有重庆师范大学特色的政校企产学研一体化 育人体系和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学生科研评价体 系基本形成,使全校学生能受到比较系统、完整的科研能力训练, 受训本科生能完成学术论文撰写、课题申报、专利发明、政策咨 询等科研工作,研究生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有一定影 响的科研项目,实现高质量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健全和完善学生科研工作机制 学生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教学、学科科研、 师资队伍、学生工作等多方面通力协作。学校成立学生科研工作 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党政办、宣传部、 发展规划处、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招就处、研究 生院、财务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校团委、图书馆、编辑出版 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校学生科研工作的领导、规划 和统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配备专职人 员,具体负责学生科研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各学院成立相应工作 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学院办公室、学工办、分 团委、教科办负责人和系主任为成员,负责本学院学生科研工作 的制度建设、统筹策划和具体实施。四、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具体举措

(一)大力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分类分层培养学生的科 研兴趣和科研思维,构建以创新课程为基础、科研平台为支撑、 科研活动为载体、学术科技竞赛为突破的科研实践教育体系。进 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积极发挥指 导教师在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经常性利用 课堂、团体辅导、个别谈心谈话进行分类引导和培养,在新生入 学教育中开展学生科研工作宣讲。注重科研意识培养与专业教育 相结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开设开放性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 生科研兴趣和科研思维,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独立实验中学会 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对科研活动的多角度、全 方位新闻宣传,开展学生科研工作的“名生培育工程”,加大学 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在学生中增强 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大力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素质 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足传统学科优势,融入优化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专创融合的高质量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 研究方法、学科前沿、批判性思维、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互 联网+”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基础素养。 注重科学研究的“师生联动”,发挥教师的学术科研引领和带动 作用,实现学生学术研究的提质赋能;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把本科生导师制作为提升学生科研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进一步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 能力的工作职责;增加图书馆藏资料,丰富线上文献库,扩大对 学生的开放度;广泛成立学生科研兴趣小组、开展学生科研征文 比赛,举办学生科研沙龙、学生科研训练营,对学生课题选择、 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利申请、科技发明等科研基本功和科研 规范进行专门培训;在科研平台、机构中继续设置本科生科研助 理、硕士研究生“三助”岗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科研实践机会。

(三)组织一批高质量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有 效性和针对性,积极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搭建平台、提供科研体 验载体。继续办好“三春湖讲坛”、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本科生 学术科技活动节等已有校级学生科研活动。根据需要组织开展与 学生科研活动有关的演讲、征文、微视频、云分享等活动,并结 合上级最新要求、时代发展大势和社会最新需求,利用“三下乡” 等实践活动,组建学生科研实践团队开展科学调研、创新创业等 实践活动增加对国情社情的了解,打造我校学生科研工作新的增 长点;鼓励学院积极开展创新性的各具特色的学生科研活动。

(四)设立一批高阶性的学生科研项目 强化以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出台《重庆师范大学 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办法》,针对学科专业,面向全校本科生、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年设立一批高阶性的、具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学生科研项目,适当增加科研项目的 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钻研探索。对参加教师科研项目或学生 独立申请的科研项目,每年按照相应条件及学生人数比例设置校 级学生科研项目数量,根据项目学科性质和难易程度按不同标准 进行资助。加强项目管理、结题验收和考核,对优秀项目根据情 况加大培育力度和经费投入,力争取得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五)开展一批高水平的学生科研竞赛 继续深入开展“三春湖杯”创新创业竞赛等校内比赛活动; 大力组织开展“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 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 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各类学科专业比赛的校级赛事; 积极做好各类市级及以上学科专业比赛的参赛组织工作。对学生 在申请专利、成果转化、发表高质量论文、在市级及以上各类学 术科技比赛、科技发明大赛、学科专业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活 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成果,集中力量进行打磨提升,力争取得更多 标志性成果和更高级别奖项。各单位、各学院也可以根据工作需 求、专业设置、课程要求开展科技小发明、专业学术竞赛等创新 创业竞赛活动。

(六)打造一批高层次的学生科研平台载体 积极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构建适合学生的学习研究、交流 互动的科研实践平台。打造“重庆师范大学科研讲坛”,积极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各类学术报告、讲座、论坛,促进学生学 术专业知识巩固、科研素质能力提升和科技前沿动态普及;增强 《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学报》(季刊)研究水平和学术内涵,由校 长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中心进行具体工作指导,面向本、硕、博 吸纳高质量论文,对优秀论文按照项目出版方式进行资助;加强 学术型学生社团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支持新成立一批具有学科 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架构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体系,引领学 生把科研冲动向科研行为转化,促进学生科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和 行动自觉。 (七)选树一批高素质学生科研先进典型 加大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激励,对完成科研训练计划的学生, 在考核合格的情况下,根据项目研究时间等不同情况可获得相应 学分;加大建立学生取得核心科研成果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提交、 评奖评优、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加分和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 士研究生等制度;发挥学生科研骨干的示范作用,每年评选表彰 一批学生科研先进典型,纳入学生荣誉体系,并遴选代表人物进 入“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广泛宣讲;出台《重庆师范大 学学生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每年对学生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进 行奖励;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单项奖评定管理办法,加大单项奖 对学生科研的奖励力度,鼓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学生科研 单项奖。

(八)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科研指导作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展学生科研 工作“名师培养计划”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 到实处,持续发扬好教书育人园丁红烛的奉献精神。由“办公室” 组建学生科研指导教师库,为全校性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及时、全 程、有效的指导、评选和决策;对作为通讯作者指导学生获得的 科研成果,参照《重庆师范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加大 对学生科研活动指导教师的工作认可和奖励力度,明确教师参与 学生科研活动工作量,在不重复计算的前提下可作为教师的科研 成果或教学成果,用于各类项目评选、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以及 职务职称评聘等工作。

(九)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在科研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合理布局专 业课程,调整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比例,大幅度增加学生自主 研习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堂”等课外研习活动,不 断培养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性。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 将更多精力放到专业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上来。适应新文科、新 工科、新师范教育新趋势,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组 建科研小组,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发挥好学生干部、学生党 员等骨干的领头雁作用,模范带头参与学生科研活动,带动更多 学生自觉积极参与。

(十)大力强化学生科研的育人效果以“五个一”工作体系为抓手,“四融合”协同育人新模式 为途径,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加强“十大”育人体系构 建,切实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 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培养学生忠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 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学生 科研活动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科研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 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参与科研活动的 底线要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引 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团队,及时掌握科技前沿动态,培养集体攻 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定期对学生科研成果进行 汇总集成,并通过一定形式和载体进行展示,发挥更大的引领示 范效应。

(十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科研评价体系 不断完善学生科研工作管理机制和考核内容,逐步探索形成 一套可操作性的学生科研管理工作评价体系。将学生科研工作组 织开展情况纳入各部门、学院的年终考核内容;分层分次建立学 生科研工作评优评先体系,校级层面设置“学生科技创新校长奖” “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团队”“学生科技创新先进个人”“最受学 生欢迎指导教师奖”等奖项,各二级单位也可根据实际工作情况 对组织和开展学生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奖励。各学院要把对学生科研工作支持和指导情况纳入教职员工 的年度述职考核,纳入本科生导师、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考核。探 索建立学校科协、社科联与学生科研活动的联动机制和指导帮扶机制;建立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联席会制度,定 期研判学生科研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办 法和措施;鼓励各学院积极探索推进学生科研工作的新机制、新 政策,不断完善学生科研服务组织体系。

五、加强学生科研工作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校各部门、学院要高度重视,将学生科研工作纳入本单位 工作规划。学生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意见精神, 密切沟通配合,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制定学生科研工作的各项政策 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落实,并做好对学院的工作指导和服务。 其他部门要牢记宗旨,增强服务意识,为学生科研活动提供必要 的支持支撑;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科研工作的组织领导,结合本 学院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宣传引导 要面向全校师生做好文件精神及相关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努 力调动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引导更多学生参加 科研实践,培育更多优秀成果,开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新局面。 宣传部门要加强宣传和政策解读,在全校范围形成强大的舆论氛 围;其他部门和学院要通过工作会、党政联席会和单位网站进行 宣传,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形成支持学生科研工作的浓厚氛围;学 生工作系统要通过学生工作平台和周末集中、主题班会等途径加 大宣传力度,实现学生知晓全覆盖。

(三)加强经费投入 学校在整合现有资源和项目预算的基础上,每年划拨学生科 研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全校学生科研工作日常运行、创新活动、 基础培训、项目培育、标志性成果打造、赛事组织和各类奖励中 的工作经费和绩效支出。加强经费的监管和规范,把学生科研工 作专项经费管好用活,用出成效。做好学生科研专门场地保障, 建设一定规模的众创空间和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在学生园区等 地方建设一批方便学生课外学习的场所。支持和鼓励各学院设立 相应学生科研工作经费和场地。

(四)加强学术规范 加强对学生学术科研和创新创业成果培育过程的监督与指 导,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构建集教 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强化学术规范要 求,对学生科研成果的观点、论据和实验数据等严格把关,不断 培养学生参与学术研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上一条:重庆师范大学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加班费、劳务费发放管理办法
下一条:重庆师范大学第八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培育实施方案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