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管理规章 >> 正文

中共重庆师范大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3-10-28;  编辑: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 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 布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教 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 革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和《重 庆师范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加快实现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 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培养支撑,结合学校研究 生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深化新时代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认识 

(一)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 生教育会议精神的必然要求 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针对研究 生教育的全国性会议,在研究生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 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坚持‘四为’方针,瞄 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 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的 明确要求,深刻揭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 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精神,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 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把学科 专业调整作为基础支撑,把导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健全和 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培养造就党和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二)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顺应新时期我国研究生 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加快新时代 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从加强思想政治 工作、优化规模结构、创新招生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完善 条件保障、加强导师管理等方面,对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 发展提出了新思想、新理念,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方位、 全过程的改革路径和工作举措。我们要积极主动顺应新时期国家 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弘扬改革精神,全 面谋划、整体推进,细化落实各项教育改革任务,加快推进研究 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落实 到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 

(三)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 师范大学的内在要求 研究生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彰显大学办学实力、 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加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教师教育特 色鲜明、全国知名、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内 在要求。要围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学科、人才、 科研联动发展战略思想,围绕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建设一支 高水平师资队伍,产出一批凸显水平、彰显特色,服从服务于学 科建设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群。要将健全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加快推进学位点结构优化 和内涵发展,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导师队伍,全面提升研究生教 育生源质量、培养质量、学位授予质量和就业质量,加快实现研 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重庆市研究生 教育会议精神和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国家研究生教育发 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格局和新要求,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 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 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推进 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 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学校建成教 师教育特色鲜明、全国知名、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 — 5 — 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党对研究生教 育的领导,立足“两个大局”明确定位,坚持“四为”方针,把 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 坚持育人为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成 效作为检验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在坚定理想信念 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 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学术水平提升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 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造就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 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为动力,深化学科人才科研三者联动 发展战略,充分激发学校研究生教育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加快 构建层次完备、优质开放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以创新为引领,分 类推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发展, 构建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全面 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 家和区域发展能力,优化学位授权结构,实行动态调整,差异化 配置。围绕学校党代会提出的教师教育特色发展目标,培育一批文理优势学科和研究生品牌专业,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培 养一批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传承弘扬重 师文化,彰显重师“名生、名师、名气”文化特质,实现研究生 教育特色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培养机制更加完善、 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位授权结构更加优化、师资队伍保障更加 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更加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 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研究生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师范大学 中上水平。 

三、加快实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一)实施研究生思政育人体系建设计划 

1.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出台《重庆师范大学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研 究生“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 政建设,硕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和“自然辩证法概论”, 博士研究生开设必修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立项建设一批 优质课程思政项目,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深挖专 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充分发挥各类 课程思政育人功能。

2.不断加强研究生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出台《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办法》,推动思政管理队伍专职化。协 同全校各培养单位,按研究生培养规模加强研究生专职辅导员、 班主任队伍建设,探索依托导师和科研团队配备兼职辅导员。提 升思政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开展研究生分管领导、专职辅导员 队伍的业务培训,提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的管理与服务水平。 

3.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 国及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进“研 究生样板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新时 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员先锋模范 作用。加深研究生辅导员、班主任党建学习,加强研究生理想信 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作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 平和运用能力。 

(二)实施学位授权点内涵质量提升计划 

1.大力开展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申报。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20 年印发的《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为基础,高标准开 展相关学位授权点的培育,坚持“各美其美、各尽其能”,夯实我 校文理学科优势,加大专业博士点的培育,积极扶持特色学科发 展,使得更多的优势特色学科达到博士一级学科授权水平,努力 实现博士点的“由一变多”,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研究生教育 水平。 

2.全面启动新一轮周期性合格评估。制定《重庆师范大学学 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方案(2020-2025)》,明确评估原 则、评估方式和评估流程。指导各学院根据学科自身特征,制定 高标准、多样化、有特色的学位授权点“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推 进学位点的评估、整改与内涵建设,实现学位授权点的特色与高 质量发展。 

3.加大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力度。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注重 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合理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建立基础学科、应 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 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健全退出机制。 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学位授权点评估及招生、 就业、学位质量等情况,适时开展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对合 格评估推进结果较差、生源不足、就业持续低迷、学位论文抽检 连续出现问题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予以撤销。加大交叉学科和发展 势头良好的新兴学科建设力度,促进学科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重 大战略需求。 

(三)实施研究生导师队伍质量提升计划 

1.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落实研究生的导师第一责任人制度, 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建立常态化的研究生导师培训制度,定 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系列讲座,讲好重师故事、发掘师德典型, 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加强导师师德师风考 核,将导师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育人成效等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

2.优化导师遴选与管理。修订《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 导教师遴选办法》,破除“五唯”,优化遴选标准,提升导师队伍 水平;硕士生导师每年遴选一次,进一步优化研究生生师比。修 订《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制定导师招生 资格条件,切实推行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的分离;加强导师考核 的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招生资格、招生指标以及导师聘任的重要 依据。 

3.完善双导师制度。优化专业学位行业导师选聘条件和聘任 机制,鼓励学院在知名企事业单位中选聘一批具有高级职称、行 业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研究生行业导师,壮大兼职导师队伍。 简化校内专业学位导师的转聘程序,畅通专业学位导师的认定与 转聘渠道,壮大校内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加大“双师型”导师队 伍建设,鼓励校内专业学位导师赴企业工作,鼓励行业导师来学 校开展研究生指导,加强高校导师和行业导师优势互补,全面提 升专业学位“双师型”导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和基础理论水平。 

4.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持续支持学院根据学科属性 特点,结合培养方向,分别组建传统学科、交叉学科和校企联合 的导师团队,积极申报并建成一批市级导师团队。开展优秀导师 团队和优秀导师评选,树好典型、立好榜样,充分发挥优秀导师 及团队的示范带头作用。 

5.改善研究生导师待遇。提高导师的研究生指导津贴标准,保障导师的经济待遇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匹配。明确导师指导研究 生的教学工作量认定,提升研究生教学工作量在职称评定、绩效 考核等方面的比重。加强导师团队的场地配备,各学院应为建设 和培育的导师团队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为导师团队联合指导研 究生提供必要的软硬件条件。 

(四)实施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计划 1.改革研究生招生评价与激励机制。设立新生入学奖,提高 优质生源的入学奖励标准,加大优质生源比例较高的学院的招生 指标奖励,设立校级招生管理集体、个人评优评先项目,将生源 质量作为硕士及博士指标分配调节的重要依据。 

2.构建协同发力的生源拓展模式。规范招生工作流程,构建 形成“学校-学院-学生”三级生源拓展模式,由学校研究生招生 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牵头,研究生招生 管理工作人员、研究生导师、在校研究生共同参与,任务层层分 解,责任落实到人,多途径多渠道拓展生源。 

3.开展精准化招生宣传。加大优质生源校的招生宣传力度, 开展生源大数据分析,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宣传我校的教育 理念、教学水平、学科优势、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和资助体系。 将本校生源作为重要的研究生优质生源渠道,加强校内宣传力度。 加大市内外各优质生源校的专场招生宣传,提升优质生源报考率。 

4.提升招生管理服务水平。加大硕士研究生复试比重,加强 对考生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考察,选拔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大力推进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请审 核制,选拔兼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学术人才。 

(五)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 

1.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紧跟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和研究 生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全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学 位研究生突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增加学术规范和教师教育类课 程,强化研究生学术研讨、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训 练。专业学位研究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适当调整学制和最长学 习年限,设置模块化课程,将职业资格认证和课程学习挂钩,加 大实践教学比例。 

2.努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开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完 善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机制体制,探索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 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模式,打通课程教学体系壁垒,尝试建立本 研共享课程体系和学分互认制度。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更新教 学理念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途径,完善教学评价与监督,立 项一批紧贴社会和重师特色的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产出一批具 有较强推广性的教改成果;积极申报市级以上研究生教改项目和 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助力研究生教学改革。 

3.着力建设高质量研究生课程。开展研究生课程改革,引导 学院围绕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理 论与实践结合、学科基础与学科前沿一体的高质量课程内容,强 化实践课程,推动网络课程建设,建设并引进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库建设方案,组织开展教师案例教学和 案例编写能力提升培训,支持学校各专业学位授权点聚焦核心课 程编写一批原创性案例,入库市级以上案例资源库的数量逐年增 加。加大市级以上研究生优质课程的申报、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 推进优秀研究生课程资源开放共享,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教学效 益和示范作用,提升全校研究生课程整体质量。 

4.编写出版重师特色研究生教材。引导学院重视研究生教材 建设,制定研究生教材建设方案,开展研究生教材立项培育及优 秀教材遴选工作,支持学院聚焦学术前沿、对接国家区域战略、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彰显重师特色,编写出版一批特色研究生教 材,成功申报一批市级优秀研究生教材,努力实现国家级规划教 材的新突破。 

(六)实施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1.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扩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立 项规模,完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体系,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科 研课题,积极组织校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培育、“三春湖杯”系 列创新项目申报、校级学生专项科研项目和市级研究生科研创新 项目申请等,引导研究生面向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 科学研究,加强项目中期和结题检查,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高质量成果产出,营造具有重师特色的 研究生学术文化氛围。每年对研究生突出科研成果进行奖励,鼓 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研究生科研单项奖。 

2.丰富研究生学术创新平台。持续打造“重师研究生学术活 动月”等现有特色平台。鼓励研究生在《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学 报》《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学报》刊发高质量学术论文,对优秀论 文按照项目出版方式进行资助。高质量承办全市研究生暑期学校, 扩大我校研究生教育影响力,加快我校与在渝高校在研究生教育 方面的学术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以学校“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 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为依托,瞄准国家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 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和交叉学科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 才。依托“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等市级人工智能+特色学 科群,探索重师特色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新机制,服务重庆 市人工智能产业和学校教师教育特色发展。 

3.加大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育。以“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布 局为指引,加大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 竞赛、重庆市科慧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培训,创新组织形 式、扩大培训规模,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融, 营造富有重师特色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 

4.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产教融合,加强与企 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与共享,建设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学 位研究生培养平台,加大对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力 度,力争国家级研究生实践基地有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双导师 制”的特点和优势,着力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着力构建 凸显教师教育特色的“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获得学历学位的同时,取得教育或相关行业从业资 质或实践经验,提升职业胜任能力。 

(七)实施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提升计划 

1.提高学位论文撰写质量。严格执行论文中期检查,要求各 学院组建中期检查专家组,并以公开汇报的方式开展论文中期检 查,形成书面备案材料。加大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查处力度, 对二检超标论文实行校外专家鉴定制度,对严重超标论文实行分 流淘汰制度。 

2.加强学位授予环节把控。进一步严格学位论文通讯评审标 准,重新制定通讯评审结论判定方式,对学位论文送审存在“不 同意”意见的论文实行一票否决制;改革论文送审形式,实行全 校所有学位论文的第三方平台“双盲”送审全覆盖,鼓励学院全 部采取第三方平台进行论文送审;将非全日制纳入论文预答辩环 节,实现全校研究生论文预答辩的全覆盖。 

3.改革学位授予标准。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的学术成果条 件,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术素养。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术成果认定的灵活性,将学术成果认定标准下沉到二级学院。 破除学术成果“唯论文”标准,丰富各类研究生学术成果的认定 类型。 

4.强化学位论文国家抽检结果运用。实行国家学位论文抽检 结果问责制,对抽检结果存在问题的相关导师与学院实行质量约 谈机制,对抽检结果存在严重问题的学院和导师,在招生资格、招生指标、导师资格、学校抽查盲审比例、年终考核、学位点动 态调整等方面加大处罚力度。 

(八)实施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 

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分学科组织开展考博升学专项培 训,邀请各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和开展博士求学相关讲座,邀请博 士校友进行考博升学经验分享,鼓励导师选拔、培育并推荐优秀 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学院和职能部门对考博的事务性培训, 从考博形式、时间、条件等方面开展知识普及与宣传,提高研究 生考博升学意识,促进研究生做好考博升学规划与准备。举办职 业规划、就业技能、职场体验、就业形势政策分析等主题培训以 及模拟招聘大赛、说课比赛等活动,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 

2.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建立毕业生就业台账,对就业困难毕 业生建立“一生一档案”,掌握每名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求职意向、存在的困难等信息,形成“一生一办法”,精准施策 就业困难研究生帮扶。指导毕业生将个人选择和国家需要相结合、 个人意愿和家庭实际相结合、个人能力和企业要求相结合,树立 正确的就业观。加大毕业生求职补贴力度,减少毕业生在求职过 程中的经济负担。结合实际,加大求职补贴力度和覆盖范围,以 补贴促进研究生就业质量提升。 

3.积极拓展就业行业领域。以市场为导向,拓展机关、教育 等单位类型以外的就业领域,支持研究生参加大学生村官、三支 一扶、西部计划、特岗教师等基层就业项目,引导研究生扩大个人职业选择面。积极走出去,主动对接就业单位,帮助研究生拓 展“川渝”地区以外就业市场,加大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分析, 开展精准化就业信息发布,帮助毕业研究生提高赴外地参加应聘 的成功率,多措并举实现研究生的多元化就业。 

(九)实施研究生教育开放办学提升计划

1.积极落实成渝双城教育协同发展。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 济圈”建设,推进我校与合作高校开展学科共建,研究生联合培 养,教学平台共享,促进优势互补。 

2.积极加入“长江教育创新带”建设。推进我校与沿江省市 相关高校构建跨区域研究生教育协调合作机制,推进优质资源共 享、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3.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充分发挥重庆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合作优势,实施研究生教育“引 派并举”,壮大留学研究生培养规模。依托我校重庆中外人文交流 学院,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我 校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十)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支持体系完善计划 

1.强化质量监督与评价。进一步落实研究生教育督导机制, 开展常态化研究生教育督导,加强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监督与指 导;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问责制度,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 严重问题的学院进行质量约谈,督促整改。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 年度公布制度,在学校门户网站定期发布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与研究生就业质量报告,开展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过程跟踪、评价及学位点状态评估。 

2.优化资源投入配置。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为研究生 思政育人体系建设、学位授权点内涵发展、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等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加大研究生教育条 件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宿舍、研究生多媒体(微格)教室、 研究生实践基地等硬件条件保障,扩大研究生教育及管理办公场 地,加强研究生图书文献、开放实验室、重大仪器设备等基础设 施建设。 

3.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加强研究生管理队伍建设,扩大研究 生管理队伍规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畅通管理人员学历、职称 和职务晋升通道,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研究生信息服务智 能化水平,完善学校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积极融入重庆 市研究生教育智慧管理,推进全校研究生教材、课程、案例库等 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平台的管理、宣传、交流和评 价等一体化功能,服务学校、学院、导师、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 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 组长,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其他校领导为成员, 负责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与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院长任办公室主任,党政办、 发展规划处、宣传部、人事处、科研处、 教务处、学生处、财务 处、后勤与资产管理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负责执行 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进行具体工作的布置、管理、审查与监督。 各学院成立工作组,具体落实学校领导小组的决策要求和领导小 组办公室的工作安排。 

(二)加强机制保障 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三者联动”运行机制,研究生院负责 本意见具体任务的统筹实施,科研、人事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支 持本意见的推进。强化学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体责任,各学院 党政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把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作为学 院重要工作,按照本意见的要求,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切实可行 的实施细则,细化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学院研究生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投入保障 多渠道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学校加强研究生教育改革 发展经费保障力度,引导学院加大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鼓励导 师项目经费资助研究生培养,加大学生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探索 科研经费支撑研究生培养的新途径。改革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方 式,资源投入体现学科专业差异,加大对申博学科、优势学科研 究生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以成果为导向,不断完善资源“差异化” 投入保障新机制。

(四)加强考核评价 学校将加大对各项重点任务推进的评价考核,确保研究生教 育工作取得实效。将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学院研究生 教育工作年度考核与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 学院经费划拨、学位授权点评估调整、研究生导师考核,研究生 招生指标分配、以及学科平台项目申报安排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


上一条:重庆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试 行)
下一条:重庆师范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修 订)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