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历史·考古名家讲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教授应邀做“二里头与夏都新探”讲座

发布日期:2022-06-26;  作者:王雨果、许小芸;  编辑:古佳根;  点击数:

2022年6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重庆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王震中先生受邀于历史与社会学院开展题为“二里头与夏都新探”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重庆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禹阶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王教授借助丰富的图片资料,直观地向同学们介绍了二里头遗址的基本情况。二里头遗址作为王都,规模宏大。他指出,古代王都的气象不仅在于宫城和大型建筑,更有王庭以彰显其气魄。他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指出1号宫殿即是当时的王庭,映照出遗址当年的恢弘。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多种器物,其中工艺复杂、种类多样的青铜器,体现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社会价值取向;而绿松石牌饰与绿松石龙形器则展现出当时浓厚的崇拜“龙”的信仰。

二里头遗址究竟是夏都还是商都?王教授就这一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自二里头遗址发现以来,争论就一直不断。邹衡、李伯谦、孙华、殷伟璋、郑光等多位学者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学界才主要聚焦于以下两种结论:一种是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第一至第三期为夏代,第四期为商代;另一种则是二里头第一至第四期均为夏代。然而,碳十四测定“系列拟合”数据的出现,又为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变化。

对于两次测年“系列拟合”数据,王教授深入分析后认为,“二里头第一至五期的拟合数据”较“新砦、二里头遗址第一至五期的拟合”数据更为可靠。通过对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和第四期的年代进行重新整理,并将其与相关文献进行对照,王教授最终得出结论:二里头遗址第一期大约在夏朝中期,二里头四期已经进入商代初年。

接着,王教授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详细考察了二里头文化区域内分布的与夏人传说有关的地域,如勘寻、伊洛、洛纳及“夏桀之国”所示的王畿之地等,以期寻找二里头遗址与夏朝的关系。他发现,二里头遗址的位置与勘寻的地望大体吻合,并且从文化特征上看,其出土的龙形器以及蛇形龙等器物,展现出了较为浓厚的龙崇拜特征,这恰好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族崇拜蛇形龙相互印证。因此王教授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夏都而非商都。

根据上述对二里头遗址年代的厘定结果显示,至遗址第四期时,已经进入商朝纪年,但为何还出现新建宫殿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王教授从多则史料中寻找到成汤推翻夏王朝后,夏邑没有被毁灭的记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里头遗址第四期还有宫殿出现,以及遗址区内绿松石作坊延续使用至第四期偏晚阶段这一现象。

讲座最后,王教授谈到了“夏起源于东方”这一观点。他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排斥夏朝中晚期的王都及其政治中心在中原的论定,也与本次利用二里头遗址碳十四测年数据把其推定为夏朝后期的王都的结论并不冲突。同时,史书也记载,成汤推翻夏朝后并未使用夏都作为其王都,而是选择回到亳都,这也与学界部分主张二里头遗址第三期和第四期为商都的说法相矛盾,由此可见,“二里头”也不是“汤亳都”。

本次讲座,体现出王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展现了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在论证无文字材料的文化族属时应着眼于三大方面,即时间的一致性、空间的吻合性和文化的关联性,这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给予同学们日后在处理类似的学术问题时以极大的点拨。


上一条:历史·考古名家讲坛||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邹芙都教授应邀作“旧题新谈——从制度变迁视角看秦的短祚而亡”学术讲座
下一条:历史·考古名家讲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应邀做”从中国化到自主化: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百年建构” 讲座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