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历史·考古名家讲坛||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建业教授应邀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讲座

发布日期:2022-06-06;  作者:苏超;  编辑:古佳根;  点击数:

2022年5月27日,我院“历史·考古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在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集贤楼312会议室举行。讲座以“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为主题,主讲人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二级教授、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韩建业教授。本次讲座由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蒋刚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韩建业教授以“近代学者对文明的定义”为开端,对“中华文明”的定义进行了诠释。对夏鼐、苏秉琦、严文明、冯时等诸位考古学者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成果逐一做了介绍。他将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分别阐述了第一阶段的裴李岗文化、白家文化、上山文化、高庙文化等遗址出土的彩陶、祭器、骨器等文物的造型特征及用途。他着重介绍了仰韶文化姜寨聚落形态、河姆渡文化彩陶刻符与濮阳西水坡的“龙虎墓”,特别指出“龙虎墓”的墓葬造型即象征着六千年前的北斗天象图。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第二阶段,他从文化上最早的中国—庙底沟类型开始,对庙底沟文化河南灵宝西坡遗址的聚落建筑、墓葬规格、出土石玉做了图像梳理,意在说明庙底沟时代核心区社会的复杂化。其次,呈现的是对黄土高原文明起源—大地湾遗址,海岱地区文明起源—大汶口文化,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红山文化,黄河中游区域文明起源—甘肃南佐等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农作物、骨器等古物进行展示,并将其形制、纹饰、器用与传世文献《尚书·文侯之命》,出土青铜器《应侯见工鈡》、《宜侯夨簋》铭文内容进行对证,独具慧心地将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运用于考古研究工作之中。

韩教授重点讲解了山西襄汾陶寺古城遗址发掘的宫城、贵族墓地以及天文观象台。《尧典》“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即所谓“观象授时”。陶寺遗址的古观象台的发掘复原,将我国古代天文观象记录上推到四千年前,其辐射影响力堪与英格兰巨石阵之发现相比肩。再次,韩建业教授重点讲解了长江下游良渚文明反山墓群、长江中游石家河古城、四川盆地宝墩、三星堆等文化遗址出土的刻画文字与文化陶符,意在指明华夏聚落遗址虽然跨越空间与地理,但其承载的文字型体关联却千丝万缕;他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分为北方、中原、东方三大模式,详细阐释了“中华文明多支一体文化结构”、“跌宕起伏连续发展过程”与“早期中国六大文化基因”的具体内涵,以及古史传说与考古发现时空框架的对应关系。

讲座互动环节,韩建业教授详细解答了学生提出的如学问研究的态度、酋邦理论、世界观与精神文化诸问题,并强调中华文明是一元多支,夏代之后不仅为一元,更为一统,古代政权几经更替,但中华文明终究只有一个。

最后,蒋刚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韩教授对文明的诠释具有启发性,长时段大空间的考察古代文明的演进历程,自成体系。韩教授给学生们示范了学术研究需要建立在材料收集之上,所有的研究结论都是基于发掘材料的分析,既要重视细节的分析,也要注意宏观的考察,这些研究视野和方法对学生们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上一条:历史·考古名家讲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赵宾福教授应邀做”从中国化到自主化:中国特色考古学理论方法的百年建构” 讲座
下一条:悠悠粽飘香,绵绵情意长——致历史与社会学院同学们的一封信

关闭

快速导航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办学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 集贤楼
联系电话 :023-65362750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设计
主创成员:唐之淑,苏雯睿,刘宏元
指导老师:汪晓玲
技术支持:重庆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技术支持:谭华山,6510388@qq.com
院 长: jg1203@qq.com
书 记: 610069357@qq.com
纪 委: 441749741@qq.com
公 共: lsyshxy@cqnu.edu.cn